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赴汤蹈火的故事简介50字,赴汤蹈火的故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故事1东汉末年,刘表占据着荆州,手下的官员韩嵩劝他投降曹操。
2、刘表没有同意,他要韩嵩到许昌探听一下曹操的虚实,以图有机可乘。
3、韩嵩表示,就是让我去跳滚烫的水池,去走熊熊烈火,我也决不推辞。
4、2、故事2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
5、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
6、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
7、 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
8、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
9、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
10、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
11、接着又写到自己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
12、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大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
13、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树林、向往草地的。
14、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麋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15、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
16、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
17、景元三年(262),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
18、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
19、扩展资料:“赴汤蹈火”主人公:韩嵩,字德高,义阳人。
20、少时好学,虽贫而不改易其操守。
21、韩嵩知世将乱,故不应三公之命,只与同好数人隐居于郦西山中。
22、黄巾乱起,韩嵩避难南方,刘表逼其以为别驾,转从事中郎。
23、刘表郊祀天地,韩嵩正谏不从,渐见违忤。
24、后又奉使到许都见曹操,以观虚实。
25、韩嵩回来后,深陈曹操威德,请刘表遣子入质。
26、刘表疑韩嵩反为曹操做事,大怒,欲杀韩嵩,然而刘表之妻蔡夫人劝谏道:韩嵩在荆楚地区很有声望,况且他说话坦率,诛杀他是没有理由的,刘表又考杀韩嵩之随行者,知韩嵩并无他意,方才止息。
27、荆州平,韩嵩有疾病,就在所拜授大鸿胪印绶。
2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赴汤蹈火西汉时,晃错曾是太子刘启的老师。
29、刘启即位后,升任晃错为史大夫。
30、由于汉景帝非常尊重晃错,对晃错的话是言听计从。
31、晃错主张削弱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使许多诸侯怀恨在心。
32、其中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兵反叛,把矛头直接对准晃错。
33、景帝为了缓和危局,竟把晃错处死了。
34、晃错曾说:对能打胜仗和坚守城池的人要提拔;对攻破敌阵的人要奖励。
35、这样将士才能奔赴汤池,投人烈火也在所不惜。
36、这个成语比喻奋不顾身,不畏艰险。
37、西汉时,晃错曾是太子刘启的老师。
38、刘启即位后,升任晃错为史大夫。
39、由于汉景帝非常尊重晃错,对晃错的话是言听计从。
40、晃错主张削弱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使许多诸侯怀恨在心。
41、其中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兵反叛,把矛头直接对准晃错。
42、景帝为了缓和危局,竟把晃错处死了。
43、晃错曾说:对能打胜仗和坚守城池的人要提拔;对攻破敌阵的人要奖励。
44、这样将士才能奔赴汤池,投人烈火也在所不惜。
45、这个成语比喻奋不顾身,不畏艰险。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