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三月三煮鸡蛋的野菜,三月三煮鸡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相传在楚地,人们因为风吹雨,头痛病很常见。
2、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充饥。
3、当人们吃了以后,头不痛了,“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4、科学研究证明,地菜花有很好的治疗头痛的作用,而且可以预防脑膜炎。
5、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这种作用,每年的农历三月又正是地菜花开得正茂的时候,每年农历三月,大家都纷纷去采集地菜花煮着鸡蛋吃,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俗,为了方便记忆和把这种好的传统传下来,人们就把三月初三定为吃地菜花。
6、三月三吃地菜花煮鸡蛋不仅是湖南,南方地区、中部地区以及中北部地区都有这个习俗。
7、关于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
8、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米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
9、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
10、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地米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
11、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就在沔阳形成了风俗。
12、以后逐渐传开,在江汉平原一带也盛行起来了。
13、民谣说:“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
14、”民谚曰:“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
15、相传三月三为荠菜花生日,人们在三月三还用荠菜花煮鸡蛋,据说可治头痛、腰痛,青年女子永葆青春。
16、 陆游诗吟:“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
17、”还有“春来荠香忽忘归”等。
18、三月三是汉族传统节日,旧称“上巳日”,时在夏历三月初三日。
19、三月三节日习俗:1,吃地(荠)菜煮鸡蛋 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20、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21、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22、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23、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24、”“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25、”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
26、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27、2,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由此节派生出的一种风俗。
28、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要到河边去野餐。
29、有的将酒杯投入缓水中,让酒杯随流而下,下游不远处等候的人则将酒杯从水中拾起,然后一饮而尽,这叫“曲水流觞”;有的将煮熟的禽蛋,投入水中,像酒杯那样在水中顺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们则将禽蛋从水中取出,然后剥而食之,这叫“曲水浮素卵”;有的则将红枣投入水池中,然后照禽蛋的方式那样将红枣拾食,这叫“曲水浮绛枣”。
30、这种习俗,在至今我国一些地区和少数民族中流行。
31、壮族、侗族等兄弟民族,三月三还有吃彩蛋的习俗。
32、3,壮族:三月三歌圩节 三月初三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33、壮族人民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盛大的节日歌会——歌圩,壮语称“窝被节”。
34、相传这天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遇难日,故设节纪念。
35、刘三姐是唐中宗时壮族著名的女歌手,这位歌圩培育的歌仙,会唱许多优美动听的山歌,被人们尊为对歌活动的创始者和传播者。
36、 歌圩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用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等染成的五色糯米饭,还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37、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
38、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
39、对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知识性的盘歌、斗智的蛮歌和情歌等。
40、内容则是天文地理、文学、社会、伦理道德等无所不包。
41、其中情歌又分为见面歌、邀请歌、爱慕歌等等。
42、相传在楚地,人们因为风吹雨,头痛病很常见。
43、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充饥。
44、当人们吃了以后,头不痛了,“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45、科学研究证明,地菜花有很好的治疗头痛的作用,而且可以预防脑膜炎。
46、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这种作用,每年的农历三月又正是地菜花开得正茂的时候,每年农历三月,大家都纷纷去采集地菜花煮着鸡蛋吃,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俗,为了方便记忆和把这种好的传统传下来,人们就把三月初三定为吃地菜花。
47、三月三吃地菜花煮鸡蛋不仅是湖南,南方地区、中部地区以及中北部地区都有这个习俗。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