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什么叫做蚁族,什么叫蚁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
2、“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
3、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4、同名图书《蚁族》就是描述这一群体的读物。
5、 首先,蚂蚁是一种爬行的微型昆虫,有着群居的习惯和天性的挖洞本领,坚实的堤坝也能被蚂蚁破坏,所以自古道千里之洪始于蚁患。
6、对人类而言,蚂蚁也是一种害虫。
7、 蚂蚁具有较高的智商。
8、据相关研究表明,蚂蚁有26万个脑细胞,在所有的昆虫中,是最聪明的物种。
9、蚂蚁的高智商能用来描绘该群体所具有的“高知”、“受过高等教育”等特点。
10、其次,蚂蚁属群居动物,一个蚁穴里常常有成千上万只蚂蚁,这也与该群体在物理状态下呈现出聚居生活的特征相吻合。
11、此外,蚂蚁很弱小,但若不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蚂蚁也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如蚁灾),因此有人称蚂蚁为“弱小的强者”。
12、蚂蚁这些特点与该群体弱势、低收入、不被人关注,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等方面极为相似。
13、 此外,蚂蚁还有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优点,而恰恰是这些优点,与该群体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14、比如蚂蚁永不言弃的精神: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1]路。
15、要么翻过或钻过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
16、还比如蚂蚁所具有的期待情怀: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
17、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18、即便是少有的冬日暖阳也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
19、一旦寒流袭来,它们立刻躲回温暖的巢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
20、此外还有蚂蚁勤勤恳恳、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等等。
21、这些特点,都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真实写照。
22、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
23、再加上我国就业形势变化、房价过高、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等原因,在大城市中逐渐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蚁族 高房价的时代背景”,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24、这个群体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25、“蚁族”群体在全国已有上百万规模。
26、与现实生活中“蚁族”的庞大数量相比,在社会关注度上,“蚁族”却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
27、现在社会上经常出现以“农民工、下岗职工、农民”为主体的媒体报道和学术研究,而有关“蚁族”的学术研究和媒体报道则寥寥无几。
28、在外来流动人口成为新闻媒体和文学作品(特别是打工文学)关注的主题,同时也日益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话语和焦点时,“蚁族”却埋没于“青年农民工”、“流动人口”、“校漂族”等字眼之下,他们既没有被纳入政府、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也很少出现在学者、新闻记者的视野之中。
29、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被漠视和淡忘的群体,这是一个少有人关注和同情的群体。
30、 蚁族漫画“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
31、“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
32、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33、同名图书《蚁族》就是描述这一群体的读物。
34、 学者廉思将这个群体定名为“蚁族”,并根据该群体所处地域的不同,分别冠之以京蚁(北京)、沪蚁(上海)、江蚁(武汉)、秦蚁(西安)、穗蚁(广州)等称呼。
35、 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西安等城市研究调查显示,每个城市的蚁族聚居的人群数量都相当惊人。
36、与就业、教育相比,该人群的性危机凸显。
37、作为80~90后,他们处于性活跃期,然而,蚁族婚姻状况与同居状况对比。
38、未婚的人数占到被调查总体的93%,结婚的为7%,与异性同居的只有23%,这比农民工性危机还令人忧虑。
39、 ‘蚁族’的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40、在93%未婚人群中有恋人的人占51%,其中的23%的人选择了同居的生活方式,只有33%的人在最近一个月内有过性生活。
41、就全国成年人而言,平均性生活频率是在每星期1次左右。
42、然而该群体的67%的人最近一个月没有性生活。
43、对比之下,‘蚁族’在性需求方面难以得到满足,人际性活动的缺失很可能会通过独自性生活(如:自慰)或其他途径进行宣泄,如果通过其他途径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社会问题。
44、” 不论是“啃老族”,“月光族”,还是“蚁族”,它们指的是当前年轻人,特别是高校毕业刚步入社会不久的大学生们的几种生活观念和生活状态。
45、我且把它们统称“三族”。
46、其实这些“三族”现象不是我们中国的特色,它在国外早已普遍存在。
47、只是我国每年涌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数以百万计,每年流入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年轻人成千上万。
48、规模上外国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所以,在国外这个现象也就不显得那么突出了。
49、 尽管如此,国外的“三族”现象早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50、在美国这个群体有个比较好听的名称--“youngworkers" (青年打工者)。
51、美国的一家专业机构(Peter D.HartResearchAssociates)曾经对这个群体从1999年至2009年做过一项跟踪调查,调查涉及该群体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就业、收入、医疗保险、家庭生活等。
52、“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
53、“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
54、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55、同名图书《蚁族》就是描述这一群体的读物。
56、“蚁族” 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
57、“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
58、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59、一部《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去年蜚声海内外,令低收入的中国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受到全社会空前关注。
60、今年,经半年调查,学者廉思再推新作《蚁族Ⅱ——谁的时代》。
61、书中不仅揭示近三成“蚁族”出自“211”重点院校等最新发现,还融入了廉思本人对“蚁族”现象的最新思考和发现。
62、据悉,《蚁族Ⅱ》下周将在北京的书店面市,在武汉等省会城市,本月20日可见新书。
63、赴全国7城市面对面访谈昨日,记者在京见到廉思,拿到出版社刚刚印出的《蚁族Ⅱ》样书。
64、廉思笑道,《长江日报》是首个见到这本书的媒体。
65、红色封面的《蚁族Ⅱ》共342页,收录有一年来“蚁族”给廉思发来的有代表性的邮件,有“村二代”和“城二代”的对话实录,有“蚁族”、“蚁族”调研和传播者,以及学者们的多元论述,还有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重庆、南京7个城市聚居“蚁族”的综合调研成果2010中国“蚁族”生存报告。
66、廉思介绍,“报告源自今年3月到8月,他带领课题组成员,分赴这7个城市采集的数据。
67、每一次调研,团队都深入聚居村内,与‘蚁族’面对面访谈,发放问卷和回收问卷。
68、”更详细的内容百度一下“形象工程下的又一产物“蚁族””,或者点我名字进空间查看。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