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春联应该什么时候贴,春联什么时候贴才正确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通常来说,春联在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贴最好。
2、贴春联之前要撕掉旧春联,不然没法贴新对联但这里面很有讲究的。
3、民间有个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掉并烧毁之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民间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
4、如果撕早了烧掉,神仙也会上报。
5、但还没到过年呀,玉皇大帝以为这家出问题了;如果撕晚了,天神就来不及祝福了。
6、因此,撕掉春联最好是在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前,撕掉之后就可以贴新对联了,表示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7、扩展资料贴春联的寓意:继承传统习俗: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种延续。
8、2、祈福民俗:春联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传统民俗功能,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9、贴春联的时间各地说法不一样,典型的讲究有二十八贴花花,或者二十九贴倒酉,还有的地方讲究腊月三十早上9点到12点之间贴春联,但目前这个时代,贴春联已经没有太严格的时间规定,腊月二十三以后都可以贴。
10、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11、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
12、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常见的有五言、七言等。
13、对联的两边都要互相对应。
14、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15、扩展资料:“福”字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16、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17、中国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18、汉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19、过去中国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
20、通常春联有两副直联一幅横联,直联的每幅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接近国音四声法,但有出入)。
21、春节贴春联的时间是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八,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在年三十的当天贴对联,每个地方的习俗是不一样的。
22、春联最早的时候叫做桃符,《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23、“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24、”扩展资料:一直到宋朝,春联还是叫桃符,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5、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反映着当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已经很普遍了。
26、对联明朝的时候盛行,春联这一词最早出现是在明代初年,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推行家家户户贴春联,用以欢度春节的到来。
27、清朝的时候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学形式,《槛联丛话》中都有实际的论述。
28、春联在书写或者是购买的时候都要看逻辑,语境,布局,顺序是否正确,书写对联要注意字数相等,词性一致,平仄相调,还要选择合适的横批。
29、春节贴春联的时间是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八,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在年三十的当天贴对联。
30、贴春联的吉日是指除夕夜,春联是春节期间的特殊字幅,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驱邪化煞、兴旺家运,经常被贴在门口、牲畜圈、车上、井上等等地点,为的就是祈祷新的一年能够平安遂顺。
31、扩展资料:春联的起源: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
32、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33、“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34、”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35、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36、”在东汉以后,形成与门神配套的文化仪规,强化门神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功能。
37、古代对于贴年画和贴春联,有个专用名词叫“封印” ,不论是挂桃符、贴年画和春联,皆有操作的规矩。
38、 “封印” ,是指封闭已经扫除干净,清理整洁的内在场态,让邪气妖氛不能再进入家中。
39、 “封”,是封闭、阻隔之义; “印” ,则是标示于显隐两境,我已经封起来了。
40、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41、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2、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
43、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44、”。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