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打草惊蛇的典故原文,打草惊蛇的典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
2、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
3、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
4、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5、”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6、打草惊蛇,语出段成式《酉阳杂俎》:唐代王鲁为当涂县令,搜刮民财,贪污受贿。
7、有一次,县民控告他的部下主薄贪赃。
8、他见到状子,十分惊骇,情不自禁地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9、” 打草惊蛇,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10、因为蛇听见动静了,所以蛇会出来查看。
11、成语故事上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