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诗词格律检测,诗词格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双平双仄是基本元素五言诗可分成平平、仄仄和单平或单仄的组合。
2、这四个基本元素叫做“步”,由“音”组成了“步”,再由“步”组成了“句”。
3、“步”的排列方式有二组四种:第一组是平平—仄仄—平和平平—平—仄仄,即前面皆是“双平步”,后面的“双仄步”与“单平步”互调;第二组是仄仄—平平—仄和仄仄—仄—平平,即前面皆是“双仄步”,后面的“双平步”与“单仄步”互调。
4、每句开头的第一个“步”,一定是双音步。
5、2、相粘、相对、相错近体诗中第一二句、第三四句、第五六句、第七八句都叫做联。
6、“对”,是每联上下句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粘”,是前联的下句和后联的上句的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同。
7、“错”,则是对粘对规则的补充。
8、3、五言而七言从五言到七言,就是把五言的第一个步(毫无疑问,双音步)反过来,添在最前面,就成了七言了。
9、上述五言的两组四种,到七言就是:第一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10、第二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1、扩展这里:在唐代,产生了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今体诗,宋代以后称为近体诗,包括全部的律诗和一部分绝句。
12、由此,就把近体诗产生以前的没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诗称之为古体诗。
13、而在隋唐时候,由于西域音乐的传入中原,产生了新的音乐形式燕乐,配合燕乐演唱的词则称为曲子词,或者直接叫曲子。
14、曲子词是配乐演唱的,一开始并不太讲每一个字的平仄调配,但后来随着文人的介入,他们把写惯了的近体诗的格律引入到词中去,于是就有了小令词的格律。
15、后来,又有懂得音乐的文人,按照曲子的旋律,选择与之相配合的字,后代文人不懂音乐,或者乐谱失传,只能根据古代这些懂音乐的词人所写的词的平仄,按照平仄来写词,这就是长调词格律的来源。
16、 古代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从早期的诗歌来看,四声的概念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一个模糊的意识,比如诗经的押韵就以平声为主,在南朝之前的诗歌也有很多在押运上面着重押平声韵的。
17、足以说明,早期的一些人已经开始注意不同声韵交错形成的韵律感效果。
18、而到了南朝,周颐所著的《四声切韵》就已经明确提出了上去平入四声。
19、后来沈约又提出了“八病”,强调了四声之间的搭配关系。
20、从此开始形成了一种注重格律的诗体,就是永明体,以下就是一个相关的故事。
21、 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
22、”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23、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
24、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25、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
26、一类是以塞音t,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
27、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
28、以t,p,k收尾的入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
29、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气爆破出声。
30、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
31、比如英文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此举例有误,英语不论英音美音,读stop时是要发出爆破音P的,不过有例外:其后紧跟一个辅音开头的单词的话,为了连读的需要,P将只做嘴型不发音)。
32、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
33、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
34、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35、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
36、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
37、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就是这种情况。
38、 现代四声 既普通话四声。
39、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40、由于普通话不存在入声的发音,导致了入声的消失,所以现代的四声是没有入声的。
41、现代四声和古代四声的大致对应关系为: 一声(阴平) 二声(阳平) 三声(上声) 四声(去声) 由现代四声写的诗歌叫做新韵诗歌,由古代四声写的诗歌叫做古韵诗歌。
42、由于在把入声字分类时把一部分的入声归入了平声,所以对一些现在用古韵写诗的人和音韵学研究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43、平仄,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44、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45、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46、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47、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48、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49、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50、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51、古今一样。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