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殃及池鱼上一句是啥,殃及池鱼的上一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名称:殃及池鱼 解释:本意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跟自己有关系的关连体如果有损失的庆,就会联系到自己,如口无齿寒,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2、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
3、’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
4、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5、” 典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6、”其意可解如下: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
7、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
8、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
9、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
10、过一会,火补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
12、比喻无端受祸。
13、其事本于《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 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
14、’於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
15、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16、”后人加以附会,演化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7、《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
18、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
19、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
20、’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
21、’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22、”殃及池鱼出自哪里?殃及池鱼出自作品《吕氏春秋·必己》,作者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
23、殃及池鱼的上一句是什么呢?殃及池鱼的上一句是城门失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跟自己有关系的关连体如果有损失的话,就会联系到自己,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
24、下面来为大家揭晓殃及池鱼的上一句是什么及出处,一起来看看吧。
25、 殃及池鱼出自哪里?殃及池鱼出自作品《吕氏春秋·必己》,作者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
26、殃及池鱼的上一句是什么呢?殃及池鱼的上一句是城门失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跟自己有关系的关连体如果有损失的话,就会联系到自己,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
27、下面来为大家揭晓殃及池鱼的上一句是什么及出处,一起来看看吧。
28、 殃及池鱼的作者是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29、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30、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
31、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
32、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33、 殃及池鱼的上一句是什么?殃及池鱼的上一句是城门失火,整句原文是:“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
34、’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
35、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36、”?殃及池鱼,殃及池鱼的上一句 殃及池鱼的上一句城门失火释义:本意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跟自己有关系的关连体如果有损失的话,就会联系到自己,如唇亡齿寒,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37、 殃及池鱼的上一句出自哪里?殃及池鱼的上一句出自吕不韦《吕氏春秋·必己》,原文意思是:宋国司马桓有一颗宝珠,他犯了罪,逃亡在外。
38、宋王派人去问他宝珠藏在哪里,他说:“扔到池子里了。
39、”于是,宋王命令把池里的水全部掏干去寻找宝珠。
40、宝珠没有找到,池里的鱼全枯死了。
41、(省多多装修网,了解更多装修报价,装修省钱又省心)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故事讲解: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42、”其意可解如下: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
43、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
44、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