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是什么意思】“登堂入室”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建筑结构的比喻,用来形容学问、技艺或行为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已经进入了核心或高深的层次。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某人在某个领域有深厚造诣,是对其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登堂入室 |
拼音 | dēng táng rù shì |
出处 |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后世引申为“登堂入室”的出处) |
本义 | 原指进入厅堂和内室,象征进入更深层次的空间。 |
引申义 | 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高深境界,已入门且深入其中。 |
二、用法与示例
用法 | 示例 |
用于形容学问 | 他研究这门学科多年,早已登堂入室,成为专家。 |
用于形容技艺 | 这位书法家笔法精湛,可谓登堂入室,令人佩服。 |
用于形容行为规范 | 他在公司做事严谨,已登堂入室,赢得领导信任。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得心应手、炉火纯青、驾轻就熟 |
反义词 | 初出茅庐、门外汉、浅尝辄止 |
四、总结
“登堂入室”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体现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尊重,也表达了对个人能力的高度评价。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添语言的文雅与深度,尤其适用于学术、艺术、职业等领域。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登堂入室”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进阶”与“精深”的追求。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能够做到“登堂入室”,都是值得骄傲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