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因特网之父的名字,因特网之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当然,瑟夫是TCP的真正推动者。
2、他和卡 恩一起构建了TCP,后来瑟夫又不断将其完善,使TCP成为标准, 并走向世界。
3、就这一点来说,瑟夫是真正的“因特网之父”。
4、 瑟夫在ISI主持召开TCP会议。
5、会 议间歇时,他和波斯德尔、科恩及另一个同事,在走廊交流。
6、“我 们靠着走廊的几个大纸箱站着,一边就在纸箱上画起图表来。
7、” 当继续开会时,他们就向小组提交建议:将传输控制协议中用 于处理信息路经选择的那部分功能分离出来,形成单独的因特 网范围协议,简称IP。
8、1978年,TCP正式变为TCP/IP。
9、初期,“Internet”意指任何使用TCP/IP协议 的网络,而“Internet”则专指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由许多使用TCP/ IP的公用网络互联而成的网络。
10、到80年代中期,欧洲、加拿大也 开始与美国政府主持的网络互联。
11、于是“因特网”(Internet)开始意指 这个松散广大的世界性TCP/IP因特网络。
12、 瑟夫遇到一位MCI公司的经理, 此人负责MCI的信息开发工作。
13、“他想建立一个数字式邮政服务, 我立即被这个想法吸引住了”。
14、因此他宣布离开DARPA,加盟MCI, 去担任MCI数字信息服务的副总裁。
15、他的离去引起了极大的震 动和反响,一位同事甚至为此而哭了。
16、“文特是我们无形中的头 儿,我们需要他。
17、”另一位同事说。
18、瑟夫在极为关键时刻离开的ARPA网准 备正式转换成TCP/IP系统,据传国家标准署考虑为网络互联建 立一套新标准,取代TCP/IP,这就是OSI参考模型。
19、OSI是国际标 准化组织(ISO)开发,是由地位巩固的官僚们,居高临下甚至是 蔑视一切的情况下发布的。
20、他们认为TCP/IP和因特网只是一种 学术玩具,但瑟夫等人坚持反对OSI,因为它划分过细,十分复杂, 而且仅仅是个设计,从未试验过。
21、“OSI的一切都是非常抽象的, 学究气十足。
22、他们所用的语言浮夸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简直读 不下去。
23、”而TCP/IP是实践的结晶,也是合作研究的产物,不是像OSI那样在一大堆委员会里产生出来的“大骆驼”。
24、 OSI经常举办国际会议,对瑟夫等人来说,真是一番痛苦的经历。
25、 “我在会上不停地写反对意见。
26、”因特网的魅力在于交流规范的简单方 便,而瑟夫的魔力在于:他美言善诱,软硬兼施,最终让用户采 用这种规范。
27、1983年,瑟夫曾劝说让IBM、DEC、HP支持 TCP/IP,但都遭拒绝,而采用了OSI。
28、他们认为TCP/IP只是一项 研究试验。
29、不过最关键的是,国防部选择了TCP/IP。
30、1983年1月1日,ARPA网正式转换成TCP/ IP系统。
31、这次转换具有里程碑意义,恐怕是此后几年中因特网 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事。
32、有了TCP/IP,网络可伸展到任何地方,数 据不费吹灰之力就从一个网络送到另一个网络。
33、1988年,也就是5年后,ISO终于制定出开 放系统网络互联标准。
34、连美国官方也将OSI作为官方标准。
35、欧洲 更是趋之若鹜。
36、看来,OSI要想压倒TCP/IP,但是借助Unix的威力, TCP/IP已无所不在。
37、凭着它无声而凶猛的冲击,TCP/IP击退了 ISO的强攻。
38、“标准只能被发现,而不能被颁布”,这就是因特网 的新规则。
39、1989年,瑟夫向Interop展览会场走去,他第 一次感受到因特网被科学界和研究界以外的世界所欢迎。
40、“我 们注视着这一切,感到我们手中握着一枚火箭。
41、”ARPA网不再是中心,因特网已变成了网 状结构,辐射全球。
42、一场革命一触即发,瑟夫幸运地站在了这场 革命的中心。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