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选问答 >

雨霖铃阅读理解及答案(雨霖铃赏析)

2023-11-25 20:22:14

问题描述:

雨霖铃阅读理解及答案(雨霖铃赏析),求路过的大神留个言,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3-11-25 20:22:14

大家好,我是小跳,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雨霖铃阅读理解及答案,雨霖铃赏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寒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5、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8、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9、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10、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

11、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

12、    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

13、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14、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

15、《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16、    这是一首送别词。

17、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

18、但因为柳永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荡、楚天开阔的气象。

19、    上片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

2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1、”这三句说,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

22、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

23、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

24、这里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词人的感情,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

25、“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对临别时矛盾复杂心情的描写:“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26、”“都门帐饮”,是指在京都的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

27、从这句看,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离开汴京南去,跟恋人话别时所写。

28、依恋不舍却又不得不分离,因而也没有了心绪;可这时候,兰舟无’情,正在催人出发。

29、“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0、”这两句描写握手告别时的情状,感情深挚,出语凄苦。

31、临别之际,一对恋人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可是手拉着手,泪眼朦胧,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2、无言胜过有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

33、“念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4、”这三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35、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而不是眼前的实景。

36、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37、重复“去”字,表明行程很远。

38、“念”字的主语是谁?词里没有交代。

39、从感情来看,应该包括行者和送行者两个方面。

40、分别以后,前去便是楚天辽阔,烟波无际,行人就要消失在烟笼雾罩、广漠空旷的尽处了。

41、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经历了一个时间发展过程,景象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而离人的思想感情则越来越强烈,到最后三句发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出下片。

42、   下片写离别之后的孤寂伤感。

4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4、”这三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于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

45、可是跟苏轼在著名的中秋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词人越是把个人悲苦的离情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伤之中,并 让读者越发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

46、“冷落清秋节”,照应到上头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4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8、”这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被称为“古今俊语”。

49、“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门帐饮无绪”遥相呼应,使人将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别时的情景自然地联系起来。

50、妙在词人不写情而写景,寓情于景中。

51、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5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53、”这两句更推开去,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54、.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了。

55、“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照应到上片“执手相看”两句,离别时是千言万语说不出,离别后是千种风无处说,这就在眼前与将来、现实与推想的对比中,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在感情发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词。

56、    这首词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色。

57、 。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