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选问答 >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翻译(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2023-11-27 17:59:13

问题描述: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翻译(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跪求好心人,帮我度过难关!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3-11-27 17:59:13

大家好,我是小跳,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翻译,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2、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3、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4、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5、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6、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7、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8、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祖国的壮丽河山,到处呈现着不同的面貌。

9、吴越的柔青软黛,自然是西子的化身;闽粤的万峰刺天,又仿佛象森罗的武库。

10、古来多少诗人词客,分别为它们作了生动的写照。

11、辛弃疾这首《过南剑双溪楼》,就属于后一类的杰作。

12、 宋代的南剑州,即是延平,属福建。

13、这里有剑溪和樵川二水,环带左右。

14、双溪楼正当二水交流的险绝处。

15、要给这样一个奇峭的名胜传神,颇非容易。

16、作者紧紧抓住了它具有特征性的一点,作了全力的刻画,那就是“剑”,也就是“千峰似剑铓”的山。

17、而剑和山,正好融和着作者的人在内。

18、上片一开头,就象将军从天外飞来一样,凌云健笔,把上入青冥的高楼,千丈峥嵘的奇峰,掌握在手,写得寒芒四射,凛凛逼人。

19、而作者生当宋室南渡,以一身支拄东南半壁进而恢复神州的怀抱,又隐然蕴藏于词句里,这是何等的笔力。

20、“人言此地”以下三句,从延平津双剑故事翻腾出剑气上冲斗牛的词境。

21、据《晋书·张华传》:晋尚书张华见斗、牛二星间有紫气,问雷焕;曰: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22、后焕为丰城令,掘地,得双剑,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23、焕遣使送一剑与华,一自佩。

24、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其子华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化为二龙。

25、作者又把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等清寒景色,汇集在一起,以“我觉”二字领起,给人以寒意搜毛发的感觉。

26、然后转到要“燃犀下看”(见《晋书·温峤传》),一探究竟。

27、“风雷怒,鱼龙惨”,一个怒字,一个惨字,紧接着上句的怕字,从静止中进入到惊心动魄的境界,字里行间,却跳跃着虎虎的生气。

28、 换片后三句,盘空硬语,实写峡、江、楼。

29、词笔刚劲中带韧性,极烹炼之工。

30、这是以柳宗元游记散文文笔写词的神技。

31、从高峡的“欲飞还敛”,双关到词人从炽烈的民族斗争场合上被迫地退下来的悲凉心情。

32、“不妨高卧,冰壶凉簟”,以淡静之词,勉强抑遏自己飞腾的壮志。

33、这时作者年已在五十二岁以后,任福建提点刑狱之职,是无从施展收复中原的抱负的。

34、以下千古兴亡的感慨,低徊往复,表面看来,情绪似乎低沉,但隐藏在词句背后的,又正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

35、它跟江湖山林的词人们所抒写的悠闲自在心情,显然是大异其趣的。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