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跳,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题西溪无相院翻译,题西溪无相院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2、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3、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4、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5、 张先自称“张三影”,把捕捉变幻的影子当成自己的一生事业,而这首《题西溪无相院》更是句句不离影子,有明写,有暗写,有灵动的影,有静谧的影,写尽了影子的变态,也写尽了心灵的变态。
6、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7、真假有无及自由的问题费尽了中国古代无数诗哲们的心思,最后被曹雪芹一语道破,为那个古典思辨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8、其实,在宋代,就有一个词人悟到了这一点,在形影变幻中了悟时事人生,此人就是自称“张三影”的张先。
9、《古今诗话》云:“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
10、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
11、此余生平所诗意也。
12、’” 此外还有《木兰花》中的:“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3、”另外今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的诗歌鉴赏选的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也写到了影子。
14、张先是宋代词人中最长寿的一个,他一生都在捕捉影子的变相,从中参悟人生。
15、《题西溪无相院》应该是张先影子哲学的最好说明。
16、 先说诗题,西溪:浙江湖州有苕水,分东西二源:西苕出天目山之阴,东北流经孝丰,又北经安吉县,又东经长兴县,至湖州而与天目山之阳流出的东苕合流。
17、西溪就是西苕。
18、西溪是风景优胜之地,名山藏古寺,有无相院,自是应有之趣。
19、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
20、无相,这是一个比较难懂的佛家术语。
21、六祖大师为了说明无分别的思想,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叫做:“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22、什么是无相?他自己解释说:“无相,就是在相而离相。
23、”什么是相?相就是事相,即事物的外形。
24、人不能不在事相之中,否则就成了虚空,这是不可能的。
25、所以必须在相,或曰不得不在相。
26、但在相的同时,却不能执著于这些事相,而要离相。
27、离相,就是计较事相的差别,不为表面事相的差别而形成彼疆此界,而不可一视同仁。
28、而且离相要离一切相,六祖说“离一切相,是无相。
29、但能离相,性体清静。
30、此是以无相为体”。
31、离一切事物之相,此即无相,只要能离相,心中固有的佛性,就能清静。
32、若不能离相,或离相不彻底,佛性就不能清静。
33、佛性不清静,就不可说是明心见性。
34、张先不仅要在相中离相,更要在影中离相,“积水涵虚”,天降水于地,地积水映天,天地相混,上下一片清明,谁还能分得清哪是天哪是地?谁还能辨得出哪是因哪是果?溪水漫过临溪屋宇,屋主不知搬到何处去了。
35、门前清净,只有清晰地岸痕诉说溪水曾经的激情。
36、轻风微起,浮萍旋聚旋散,山影忽现忽灭。
37、一个破字,与他的名句“云破越来花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寓动于静,体物入微。
38、小艇去来,水波开合,草声微微,却为诗人所留意,足见其静,此又是以动衬静的手法。
39、颔联一动一静,皆于细微处听之见之,虽无大景致,却有大起落,足以动人心。
40、无相院本是离俗之境,清心之地,诗人本为寻此而来,而无相院中的僧人是否在这离俗之境中可以清心静意呢?他入郭又为何事?化缘,还是为红尘俗念?大隐隐于市,小艇已过桥洞,转眼繁华,滚滚而来,而诗人之心犹在镜中,被清澈溪水净化,真是到了无相的境界,能入相而离相了。
41、秋雨洗净了秋空秋山,也洗净了诗人的俗念,诗人知道,这不过是暂时清心静意罢了,而要达到无相的境界,就必须时时剪除心中的“修芦”,使心中明月不落,把灵魂照彻。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