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入准则全文】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收入确认是关键环节之一。为了规范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中国财政部于2017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该准则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15),旨在统一收入确认标准,提升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
以下是对新收入准则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对主要变化与核心内容进行对比说明。
一、新收入准则的核心内容
新收入准则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即“五步法”模型,用于判断何时以及如何确认收入:
1. 识别合同:明确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关系。
2. 识别履约义务:确定合同中承诺的各项商品或服务。
3. 确定交易价格:确定企业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
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履约义务:根据各履约义务的单独售价进行分摊。
5. 在履行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根据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此外,新收入准则还对特定行业(如建筑施工、软件销售等)的收入确认方式进行了细化,增强了适用性。
二、新旧收入准则对比
项目 | 旧收入准则(原《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 | 新收入准则(2017年修订) |
确认原则 | 按照风险与报酬转移确认收入 | 按照控制权转移确认收入 |
合同识别 | 不强调合同的法律形式 | 强调合同的法律形式及实质 |
履约义务 | 未明确区分不同履约义务 | 明确区分并单独确认 |
交易价格 | 仅考虑固定对价 | 包括可变对价、非现金对价等 |
收入确认时间 | 可能提前或延迟 | 根据履约进度确认 |
特殊行业处理 | 适用性较弱 | 针对性强,如建造合同、软件销售等 |
三、新收入准则的影响
新收入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财务报告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通过统一标准,增强不同企业之间财务数据的可比性。
- 影响利润波动:部分企业可能因收入确认时点的变化而出现利润波动。
- 增加披露要求:企业需详细披露收入确认政策、履约义务等内容。
- 提升内部管理能力:企业需要加强合同管理、成本核算和收入确认流程。
四、总结
新收入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其核心在于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统一的收入确认机制,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对于企业而言,理解并正确应用新收入准则,不仅是合规的要求,更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如需了解具体条款或实际案例分析,可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全文及相关解读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