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选问答 >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哪

2025-08-31 04:09:38

问题描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哪,求路过的神仙指点,急急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31 04:09:38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哪】“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句话,源自中国古代经典《论语》。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言行一致的高度重视,强调一个人如果只说不做、言过其实,就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一、出处与背景

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篇,原文如下:

>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虽然“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并非《论语》中的原句,但这一说法是对孔子思想的一种概括和引申。孔子一贯主张“言必信,行必果”,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后世学者在解读《论语》时,常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作为对孔子思想的延伸理解。

二、含义解析

- “君子”:指有德之人,具备高尚品德的人。

- “耻”:以……为耻,感到羞愧。

- “其言”:他所说的话。

- “过其行”:超过他的行为,即言行不一。

整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以那些只说不做、言语超过实际行动的人为耻。

这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知行合一”的推崇,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用行动去践行自己的言论,就违背了君子之道。

三、相关文献与引用

书名 篇目 原文内容 解释
《论语·宪问》 ——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强调君子应少说话、多做事。
《论语·卫灵公》 ——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强调自我修养,而非只批评他人。
《孟子·尽心上》 ——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强调行动应以道义为准绳。

四、总结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虽非《论语》中的直接原文,但它准确地表达了孔子关于言行一致的思想。在传统文化中,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注重实践,避免空谈,做一个言行相符的君子。

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出处 《论语》(引申自《宪问》篇)
原文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含义 君子以言过其行者为耻,强调言行一致
文化意义 体现儒家“知行合一”的价值观
相关引用 《论语·卫灵公》、《孟子·尽心上》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不仅是对古代圣贤思想的传承,也对现代人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