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宫菲食的成语故事】“卑宫菲食”是一个源自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用来形容君主或官员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史记·鲁周公世家》,讲述的是周公辅佐成王时,为了国家大义,甘于清苦生活的故事。
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去世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当时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周公为了稳定局势,亲自处理政务,勤勉治国。他不仅在朝中以身作则,还要求自己和家人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他居住在低矮的宫殿里,吃的是简单的食物,穿的是朴素的衣服,从不讲究排场。这种行为被后人称为“卑宫菲食”。
“卑宫”指的是简陋的宫殿,“菲食”则是指粗劣的食物。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个人享受的精神品质。它不仅是对古代贤臣的赞美,也是对后世为官者的一种道德提醒。
成语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卑宫菲食 |
出处 | 《史记·鲁周公世家》 |
拼音 | bēi gōng fěi shí |
含义 | 形容君主或官员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甘于清苦。 |
原意 | 周公在辅政期间,居住简陋,饮食粗劣,以身作则,勤政爱民。 |
引申意义 | 赞扬清廉自律、节俭奉公的品德,强调为政者应以身作则,为民服务。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褒义,形容领导者或公众人物生活简朴、作风正派。 |
使用场景 | 可用于文章、演讲、评述等场合,强调节俭、廉洁、奉献精神。 |
通过“卑宫菲食”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政治家的高尚情操与责任感。在当今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应忘记精神层面的修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