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胸顿足什么意思】“捶胸顿足”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懊悔或愤怒而做出激烈的身体动作。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情绪失控时的表现,通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捶胸 | 用手掌击打胸部 |
顿足 | 用脚用力踩地 |
整体意思:指人在极度情绪激动时,通过拍打胸口和跺脚来发泄情绪的行为。
二、成语来源与出处
“捶胸顿足”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常见于描写人物情感的场景中。例如在《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常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痛苦或悔恨。
虽然没有明确的单一出处,但该成语广泛流传,已成为汉语中表达强烈情绪的经典表达方式。
三、使用场景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例句 |
表达悲痛 | 父亲得知儿子去世后,捶胸顿足,痛不欲生。 |
表达懊悔 | 他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劝告,捶胸顿足,悔恨不已。 |
表达愤怒 | 面对不公,他捶胸顿足,怒不可遏。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哭天抢地、悲痛欲绝、痛心疾首 |
反义词 | 泰然自若、冷静沉着、无动于衷 |
五、成语特点与用法
- 形象生动:通过动作描写,让人直观感受到情绪的强烈。
- 多用于书面语: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
- 感情色彩鲜明:一般用于负面情绪的表达,如悲伤、悔恨、愤怒等。
六、总结
“捶胸顿足”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通过身体动作来传达强烈的情绪状态。它不仅在日常语言中被广泛使用,在文学作品中也常常出现,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无论是写作还是口语表达,“捶胸顿足”都能有效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