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140个名字顺序使用表】台风是影响全球多个地区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在西北太平洋区域,台风活动频繁。为了便于管理和识别,国际上对台风的命名有一套统一的规则和名单。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区的台风由140个不同的名字组成,这些名字按一定顺序循环使用。
以下是一份“台风140个名字顺序使用表”的总结与展示,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台风命名的规律和历史沿用情况。
一、台风命名背景
台风命名系统由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共同参与制定,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共计140个。这些名字通常来源于各国的文化、神话、植物、动物等,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和地域代表性。
命名列表按年度顺序循环使用,每轮使用完后重新开始,确保命名的公平性和连续性。
二、台风140个名字顺序使用表(示例)
以下是部分台风名称的顺序排列,实际使用中会根据年份和台风生成情况依次更新:
序号 | 台风名称 | 来源地 |
1 | 莫拉克 | 中国 |
2 | 鹏威 | 中国 |
3 | 灿鸿 | 中国 |
4 | 山竹 | 中国 |
5 | 海燕 | 中国 |
6 | 威马逊 | 中国 |
7 | 柏葰 | 中国 |
8 | 芭玛 | 中国 |
9 | 雷伊 | 中国 |
10 | 云娜 | 中国 |
11 | 阿斯帕 | 马来西亚 |
12 | 巴达 | 马来西亚 |
13 | 卡布里 | 马来西亚 |
14 | 丹尼尔 | 马来西亚 |
15 | 霍尔顿 | 马来西亚 |
16 | 拉姆 | 马来西亚 |
17 | 帕卡 | 马来西亚 |
18 | 薇拉 | 马来西亚 |
19 | 依洛 | 马来西亚 |
20 | 萨摩亚 | 马来西亚 |
... | ... | ... |
140 | 阿莱 | 日本 |
> 注:以上仅为部分示例,完整列表需参考世界气象组织或相关气象机构发布的官方资料。
三、台风命名的意义与作用
1. 便于识别与传播:统一的命名方式有助于媒体、公众和相关部门快速识别和传播台风信息。
2. 避免混淆:不同海域的台风若使用相同编号,容易造成混乱,而命名则能有效区分。
3. 增强文化认同感:许多台风名称蕴含着各国文化特色,增强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四、结语
台风140个名字顺序使用表不仅是一项技术性的管理工具,更是全球气象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台风的强度和频率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对台风的监测、预警和命名系统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如需获取完整的台风名称列表或具体年份的使用情况,建议查阅世界气象组织(WMO)或当地气象部门的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