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之以严刑中的董是什么意思】在古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字词的含义让人感到困惑。例如,“董之以严刑”这句话中的“董”,究竟指的是什么?本文将从字义、语境和用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董之以严刑”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原句为:“夫君人者,以仁为本,以义为纲,董之以严刑,辅之以德教。”这里的“董”字,不是常见的“董”(如“董事长”),而是“督”的通假字,意为“监督、约束、治理”。整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应以仁爱为根本,以道义为纲领,用严厉的刑罚来加以约束,同时辅以道德教育。
因此,“董”在此处的核心含义是“管理、约束、监督”,强调的是对臣民或百姓的规范与控制。
二、表格展示
字词 | 含义 | 用法说明 | 出处/语境 | 备注 |
董 | 监督、约束、治理 | 通“督”,表示对人或事的管理 | 《资治通鉴·唐纪》 | 古文中常见通假现象 |
之 | 代词,指代前文所述的对象(如“百姓”) | 用于连接动词与宾语 | “董之以严刑” | 表示“用严刑来约束他们” |
严刑 | 严厉的刑罚 | 指法律惩罚手段 | 与“德教”相对 | 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
三、结语
“董之以严刑”中的“董”字,在古代文献中常作为“督”的通假字使用,意思是“监督、约束、治理”。理解这一字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文的整体意思,尤其是在涉及政治、法律和道德关系的文本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结合语境和字义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解读古文内容,避免因字形误读而产生误解。这也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重字词的多义性和历史背景,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