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秋夜唐李峤】《中秋夜》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诗作。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中秋夜晚的静谧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团圆、思念之情的寄托。虽然篇幅不长,但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唐代诗歌特有的含蓄与典雅。
一、
《中秋夜》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月色、风声、庭院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诗中“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沾衣”两句,写出了中秋夜晚的凉意和月光的柔和;“银汉无声转玉盘”则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如玉盘般高悬夜空;最后“此夜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中秋良辰美景的珍惜与感叹。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古人对节日文化的重视。它虽无豪情壮志,却在细腻的描写中传达出深沉的情感。
二、诗歌解析表
诗句 | 解析 |
桂魄初生秋露微 | “桂魄”指月亮,初升的月光洒下淡淡的秋露,营造出中秋夜晚的清凉与静谧。 |
轻罗已薄未沾衣 | 轻薄的衣衫已不足以御寒,暗示中秋夜的凉意,也表现出诗人对环境的细致观察。 |
银汉无声转玉盘 | “银汉”即银河,“玉盘”比喻月亮,描绘出月亮如玉盘般缓缓移动,天空寂静无声。 |
此夜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看 | 表达了诗人对中秋夜美景的赞叹与珍惜,认为这样的良辰美景只应存在于天上,人间难得一见。 |
三、艺术特色
- 意境优美: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中秋夜氛围。
- 语言简练:用词精准,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富有画面感。
- 情感真挚: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
四、结语
《中秋夜》虽为一首小诗,但其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唐代中秋题材诗中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在今天看来,这首诗依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